北京怡華科技有限公司專業提供IT外包、弱電布線、系統集成、 人防行業軟件、物聯網管理系統!
熱線電話: 010-67399093 簽約客戶報修平臺
帳篷里的一晚 ·
來源:www.nb-chengda.com 發布時間:2023年12月23日
根據人民網報道12月20日,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大河家鎮大河村安置點,夜里零下5—10攝氏度,第一時間趕赴受災地區的人民日報記者實地探訪受災群眾的安置情況。
帳篷內,火爐里燃著木炭;帳篷外,排氣管冒出的白色熱氣,驅散著冬夜的嚴寒。安置點位于大河家鎮的中心廣場,是鎮上難得的一片開闊空地。各方努力下,一頂頂帳篷在這里搭建起來,受災群眾有了臨時的“家”。
晚上6點,安置點工作人員送來防潮墊
下午5點半,天色漸漸暗下來。“快進來坐。”何紹奇招呼記者進帳篷,坐到火爐邊。記者張開手掌,冰冷的手指立馬暖烘烘的。
何紹奇是大河村三社村民,這個“家”有四張行軍床,住了11口人,3戶人家。
雖然擁擠,但帳篷內很整潔。“安置點的物資很充足。”指著桌上的水果,何紹奇說,“下午安置點工作人員還給我們發了橙子。”
地震后,何紹奇一家很快得到了安置。“19號上午,我們早餐有雞蛋、牛奶,還喝上了一口熱粥。”何紹奇妹妹何少青說,“人好,一切都會慢慢好起來。”
晚上約6點鐘,工作人員送來了防潮墊。“我們的好多需求,安置工作都想在前面。”何紹奇說,帳篷內的用電溫馨提示,就是下午供電公司貼上的。
下午,何紹奇4歲的女兒鬧肚子,很快便在安置點流動醫院開了藥。“看到孩子精神好多了,還跳起前不久學會的舞,一家人心寬下來了。”
晚上7點,無人機升空讓安置點更明亮
7點左右,記者走出何紹奇“家”,發現外面更亮了。原來,救援人員操作的無人機盤旋在安置點四個角、人群活動密集區域上空,猶如探照燈一般。
燈光照亮,受災群眾正排隊取晚餐——一碗熱騰騰的牛肉面。救援開始時,這個安置點只有一處提供牛肉面,現在已經有四家了。
7點半左右,記者來到大河村一社村民陜玉林一大家子的帳篷。陜玉林的一位嫂子是做面食的好手。她和家人經營了一家店鋪,主打的特色饃饃馓子很受老百姓歡迎。
“請你嘗一嘗,很好吃的。”她遞給記者一包馓子,“大河村人愛吃面食,一碗牛肉面,一口馓子,生活就回來了。”
發生地震時,陜玉林還在積石山縣城。20日當天,在消防官兵幫助下,陜玉林一家人趕在入夜前搭起了帳篷,“今晚孩子能睡個好覺了。”陜玉林妻子告訴記者,安置點保障好,物資也充足,家人能安心待在這里。“黨和政府幫助我們渡過難關,以后的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
晚上9點,小朋友領取到熱乎乎的漢堡包
晚上8點半,安置點帳篷群中,傳來切菜的聲響。這是陸軍第76集團軍某旅官兵在準備第二天的食材,白蘿卜切成片,裝滿好幾大筐子,食物架上的塑料筐里,還有洗干凈的雞蛋。
官兵們說,今晚應該早一點忙完,之后還要搭帳篷。救援以來,他們一直忙著安置受災群眾,此前都睡在車上。
不斷有物資送到安置點。9點左右,來了一批漢堡包,小朋友拿著熱乎乎的漢堡包,你追我趕,嬉笑玩鬧。差不多同時發放的還有帽子。“夜晚風大,想得真周到。”一位受災群眾說。
夜更深了,安置點工作人員挨個提醒注意用火、用電安全。由于爐子燒著木炭,需要防范一氧化碳過量,工作人員還要經常巡查。
晚上10點左右,孩子們給救援官兵送飲料
采訪中記者認識了一位小朋友蘇磊,今年上小學二年級。蘇磊家在大河村六社,他和陜玉林的大兒子陜夏銘、另一位同學馬雨晨都是好朋友。
蹲坐在小板凳上,瞪著大眼睛,蘇磊聽了一會我們的談話后,告訴記者,今天和一位兵哥哥握手了。“我想當一名保家衛國的軍人。”
一天勞累,晚上10點左右,帳篷里的人慢慢輪流休息了。此時,還有一群孩子依舊在玩耍。
記者見到馬雨晨時,他和朋友正給救援官兵送飲料。
“為什么給叔叔飲料啊?”記者問。
“他們在保護我們。”他說。
與馬雨晨談心,記者得知,與蘇磊一樣,他也有一個軍人夢。
凌晨,救援力量依舊在忙碌
這個夜晚不平靜。政府救援外,村民們也在積極自救。整個晚上,陜玉林都在村里幫忙分發物資。快到11點,他才回帳篷休息一會。大河村三社一共有86戶,500多人,一共組織了10多位青壯年志愿者。20日上午,村民馬曉東在帳篷睡了3個小時后,就一直在外幫忙。頭一天,他清晨才躺下。
晚上11點多,前來支援的工程師正在給帳篷鋪網線,“受災群眾很快就能用上無線網了。”工程師說。
凌晨時分,準備離開安置點時,記者又繞著安置點走了一圈。這里有深夜送來的物資,有依舊忙碌的救援官兵,還有彌散在空氣中未完全散去的牛肉面香。
21日4時2分,積石山縣又發生4.1級地震。記者跟何紹奇聯系,問他安置點的情況。何紹奇說,這次雖然有晃動,但大家很平靜。4點多時,他還起身到安置點轉了一圈,看到帳篷里冒出熱氣,他感到更加溫暖。
此刻,一批活動板房正在抓緊建設,用不了多久,一些受災群眾就能告別擁擠的帳篷,住上條件更好的臨時住所。在那里,他們會看到腳下的土地,將建起真正的新家。
帳篷內,火爐里燃著木炭;帳篷外,排氣管冒出的白色熱氣,驅散著冬夜的嚴寒。安置點位于大河家鎮的中心廣場,是鎮上難得的一片開闊空地。各方努力下,一頂頂帳篷在這里搭建起來,受災群眾有了臨時的“家”。
晚上6點,安置點工作人員送來防潮墊
下午5點半,天色漸漸暗下來。“快進來坐。”何紹奇招呼記者進帳篷,坐到火爐邊。記者張開手掌,冰冷的手指立馬暖烘烘的。
何紹奇是大河村三社村民,這個“家”有四張行軍床,住了11口人,3戶人家。
雖然擁擠,但帳篷內很整潔。“安置點的物資很充足。”指著桌上的水果,何紹奇說,“下午安置點工作人員還給我們發了橙子。”
地震后,何紹奇一家很快得到了安置。“19號上午,我們早餐有雞蛋、牛奶,還喝上了一口熱粥。”何紹奇妹妹何少青說,“人好,一切都會慢慢好起來。”
晚上約6點鐘,工作人員送來了防潮墊。“我們的好多需求,安置工作都想在前面。”何紹奇說,帳篷內的用電溫馨提示,就是下午供電公司貼上的。
下午,何紹奇4歲的女兒鬧肚子,很快便在安置點流動醫院開了藥。“看到孩子精神好多了,還跳起前不久學會的舞,一家人心寬下來了。”
晚上7點,無人機升空讓安置點更明亮
7點左右,記者走出何紹奇“家”,發現外面更亮了。原來,救援人員操作的無人機盤旋在安置點四個角、人群活動密集區域上空,猶如探照燈一般。
燈光照亮,受災群眾正排隊取晚餐——一碗熱騰騰的牛肉面。救援開始時,這個安置點只有一處提供牛肉面,現在已經有四家了。
7點半左右,記者來到大河村一社村民陜玉林一大家子的帳篷。陜玉林的一位嫂子是做面食的好手。她和家人經營了一家店鋪,主打的特色饃饃馓子很受老百姓歡迎。
“請你嘗一嘗,很好吃的。”她遞給記者一包馓子,“大河村人愛吃面食,一碗牛肉面,一口馓子,生活就回來了。”
發生地震時,陜玉林還在積石山縣城。20日當天,在消防官兵幫助下,陜玉林一家人趕在入夜前搭起了帳篷,“今晚孩子能睡個好覺了。”陜玉林妻子告訴記者,安置點保障好,物資也充足,家人能安心待在這里。“黨和政府幫助我們渡過難關,以后的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
晚上9點,小朋友領取到熱乎乎的漢堡包
晚上8點半,安置點帳篷群中,傳來切菜的聲響。這是陸軍第76集團軍某旅官兵在準備第二天的食材,白蘿卜切成片,裝滿好幾大筐子,食物架上的塑料筐里,還有洗干凈的雞蛋。
官兵們說,今晚應該早一點忙完,之后還要搭帳篷。救援以來,他們一直忙著安置受災群眾,此前都睡在車上。
不斷有物資送到安置點。9點左右,來了一批漢堡包,小朋友拿著熱乎乎的漢堡包,你追我趕,嬉笑玩鬧。差不多同時發放的還有帽子。“夜晚風大,想得真周到。”一位受災群眾說。
夜更深了,安置點工作人員挨個提醒注意用火、用電安全。由于爐子燒著木炭,需要防范一氧化碳過量,工作人員還要經常巡查。
晚上10點左右,孩子們給救援官兵送飲料
采訪中記者認識了一位小朋友蘇磊,今年上小學二年級。蘇磊家在大河村六社,他和陜玉林的大兒子陜夏銘、另一位同學馬雨晨都是好朋友。
蹲坐在小板凳上,瞪著大眼睛,蘇磊聽了一會我們的談話后,告訴記者,今天和一位兵哥哥握手了。“我想當一名保家衛國的軍人。”
一天勞累,晚上10點左右,帳篷里的人慢慢輪流休息了。此時,還有一群孩子依舊在玩耍。
記者見到馬雨晨時,他和朋友正給救援官兵送飲料。
“為什么給叔叔飲料啊?”記者問。
“他們在保護我們。”他說。
與馬雨晨談心,記者得知,與蘇磊一樣,他也有一個軍人夢。
凌晨,救援力量依舊在忙碌
這個夜晚不平靜。政府救援外,村民們也在積極自救。整個晚上,陜玉林都在村里幫忙分發物資。快到11點,他才回帳篷休息一會。大河村三社一共有86戶,500多人,一共組織了10多位青壯年志愿者。20日上午,村民馬曉東在帳篷睡了3個小時后,就一直在外幫忙。頭一天,他清晨才躺下。
晚上11點多,前來支援的工程師正在給帳篷鋪網線,“受災群眾很快就能用上無線網了。”工程師說。
凌晨時分,準備離開安置點時,記者又繞著安置點走了一圈。這里有深夜送來的物資,有依舊忙碌的救援官兵,還有彌散在空氣中未完全散去的牛肉面香。
21日4時2分,積石山縣又發生4.1級地震。記者跟何紹奇聯系,問他安置點的情況。何紹奇說,這次雖然有晃動,但大家很平靜。4點多時,他還起身到安置點轉了一圈,看到帳篷里冒出熱氣,他感到更加溫暖。
此刻,一批活動板房正在抓緊建設,用不了多久,一些受災群眾就能告別擁擠的帳篷,住上條件更好的臨時住所。在那里,他們會看到腳下的土地,將建起真正的新家。
上一條:
開創新業態:IT外包服務引領企業場景創新的潮流
下一條:
帳篷里的一晚
相關文章
- 北京IT外包 :數據安全防線-IT外包公司的密保戰略與實踐2023年12月19日
- IT外包 :密保守護者-IT外包公司的數據安全解決方案為商業秘密護航2023年12月19日
- IT外包 :智能引領創新浪潮-IT外包服務與數字技術創新的前沿2023年12月18日
- 北京IT外包 :安全護航數字空間-IT外包服務的網絡防護體系構建2023年12月18日
- 北京IT外包 :通過阿里云降低IT外包風險2023年12月17日